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系列线上集体备课教研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保障课程教学质量提升。3月20日至26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相继举行了四次线上集体备课教研活动,多名思想政治理论课专兼职教师参与集体备课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集体备课会

3月20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集体备课会。教研室主任彭明春以及5位本学期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教师参加。

根据备课会的安排,罗江奇老师和王春桃老师先后就“剩余价值理论专题”和“垄断资本主义与经济全球化专题”讲解了自己的备课思路。罗江奇老师主要围绕“剩余价值的生产”、“剩余价值的实现”、“剩余价值的分配”这三个知识点进行展开,课程以马克思一生两个伟大的发现问题导入,期间穿插案例图表互动讲解,最后结合现实进行总结概括。王春桃老师主要围绕“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的发展”、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基本形式和实质”以及“经济全球化及其影响”等三个问题进行了讲解,阐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逻辑和最终归宿,突出强调了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与会教师就此次备课内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针对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议。彭明春老师发表总结讲话,希望集体备课活动成为大家相互学习交流、相互帮助提高的有效平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集体备课会

3月23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举行了本学期第二次集体备课会,教研室全体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共同参加会议。此次会议由教研室主任陈勇军主持。

会上,郝宏桂教授做“以‘时空维度与史学逻辑’,构建史纲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的教学辅导报告。郝教授从“史纲”课程目标、时空维度构建、史学逻辑层次三个维度,强调课堂教学应遵循历史的时空观念,重视历史逻辑,讲清历史演进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真正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的要求。邢晓艳老师、茆汉东老师分别就专题四“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中国革命新局面”和专题五“星火燎原——中国革命的新道路”进行教学展示,张晓庆老师、夏益娴老师等结合教学实际分享了自己的教学心得。

陈勇军对此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发言,希望集体备课活动能够充分发挥集体优势和团队力量,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对学情的了解、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更加精准,切实有效地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质量。

“形势与政策”课程集体备课会

3月25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教研室组织开展本学期第二次线上集体备课会,教研室全体思政课专任教师和部分兼职教师参与会议。

孟丽老师主讲专题三“当前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以“韧性”这一关键词为突破口导入专题学习,并通过“问题链”形式串联起本专题的教学重难点。刘凌星老师主讲的是专题六“大国关系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从理论、历史角度结合时政热点,阐述大国关系本质和中国外交的特色。点评阶段,乔以明老师从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环节设计、知识逻辑结构梳理等问题进行了专业指导。

乔以明老师发表总结讲话,强调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好中共中央关于新时代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集体备课会

3月26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室“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组举行本学期第二次线上集体备课。课程组的专、兼职老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周娜娜老师和刘凌星老师作中心发言。两位老师都从本专题教材内容剖析、学情剖析、重难点的确定、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与策略等方面充分阐述了自己的见解与做法,通过多媒体展示,边讲边演示,特别是关于“教学过程与策略”这一环节,两位老师思路清晰,案例丰富、步骤合理,突出了教学重难点,既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又重视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陶厚勇、乔以明、卞永军等老师积极围绕两位老师的主题发言,并结合本人学术擅长、教学对象和本校的实际,谈了自己的个人经验与有效做法。

在集体研讨过程中,大家一致认为集体备课则更有利于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研和备课效率,促进教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受益良多。

集体备课会是教师打磨课程的重要平台。通过本阶段集体备课,我院各教研室和专题组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相互启发,节省了大量备课时间,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进一步优化了教育教学内容,促进了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极大地提升了我院专业课的课程质量。

                                                                                                                                                                                                                                                                      作者:陈翩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网络科

地址:(新长校区)江苏省盐城市希望大道南路2号

邮编:224007

联系电话:(00)86-515-88233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