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新四军纪念馆共同推进红色文化资源润泽思政课“双向赋能”

6月28日,在盐城新四军纪念馆里,新四军纪念馆党总支书记、馆长仇标,盐城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李荣庆共同为“馆校”合作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揭牌,4名大学生被聘为新四军纪念馆义务讲解员,揭开馆校合作将新四军红色文化资源深度融入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的序幕。

盐城师范学院马院的大学生在新四军纪念馆聆听了新四军纪念馆金牌讲解员陈惠敏《战火青春一件旗袍的故事》的生动讲解,被上海女青年王海纹来到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投身革命并壮烈牺牲的故事所打动,上了一堂“沉浸式”的思政大课。“王海纹用自己短暂的青春,向我们展现了一代青年人不惧艰险、矢志报国、忠贞不渝的信念和情怀。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向革命青年王海纹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将青春融入时代,用奉献书写芳华”马克思主义学院大二学生吴佳妮听完故事后感叹道。

在《铁军忠魂》展厅,新四军纪念馆讲解员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大学生作了示范讲解。大学生一方面被新四军革命将领为了革命事业浴血奋战的精神所感动,同时也对成为一名新四军纪念馆的义务讲解员充满了期待。

  经过协商,馆校双方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共同开发红色文化“大思政课”资源,重点在新四军红色文化资源的调查、整理与研究,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大学生义务讲解员培训、红色文化育人实践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充分发挥好新四军纪念馆的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教育示范基地作用,使大学生在讲好红色故事的过程中筑牢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推动实践育人工作高质量发展。

   仇金标表示,此次共建合作是推动新四军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创新的一次馆校‘双向赋能’,可以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新四军纪念馆1+1>2的合作效应,通过依托社会课堂、推进实践教育,搭建网络平台、创新资源利用等形式,增强思政课铸魂育人效果,推动马院建设成为新四军红色文化的重要研究、宣传基地,推动纪念馆成为马院人才培养的教育和实践平台,开启馆校跨界融合、共育时代新人、合作共赢新篇章。 

 “革命火种生生不息,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李荣庆表示,多年来,盐城师范学院坚持以铁军精神办学育人,将盐城的红色资源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培养和铸就具有新时代铁军精神的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大学生们寻访盐阜老区革命遗迹、开展以烈士命名的红色镇村高质量发展调研、担任盐城市革命烈士事迹整理、将思政小课堂融进社会大课堂,在实践中激发勇担新时代青年使命意识

  据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副书记朱蒙玲介绍,今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行走的大思政课”为主题,组建“澎湃新时代红色‘后浪’,推进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调研实践团“弘扬井冈山精神,传承好红色基因” 理论宣讲团、“以思政课堂为基,促思政教育实践”就业岗位见习团等多支实践团队。目前,全院600多名参与社会实践的青年学生们将投身到各类实践中,他们将以实际行动,继续谱写青春乐章,奏响时代强音。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志国、新四军纪念馆副馆长张树忠共同签订校馆共作共建“大思政课”教学实践基地协议。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网络科

地址:(新长校区)江苏省盐城市希望大道南路2号

邮编:224007

联系电话:(00)86-515-88233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