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言新闻】盐城师院马院开展以红色文化赋能大思政课建设暑期社会实践

9月4日,我言新闻以“盐城师院马院开展以红色文化赋能大思政课建设暑期社会实践”为题报道我院举行的以红色文化赋能大思政课建设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报道链接:https://m.ycnews.cn/p/938064.html

如何用好新四军红色文化资源,为思政课注入活力?今年暑期,盐城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大学生奔赴全省新四军战斗过的地方,开展“追寻红色足迹,赋能大思政课建设”主题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了解新四军革命历史,传播新四军革命精神,开展新四军革命文化调研。

 7月5日,马克思主义学院“追寻红色足迹,赋能大思政课建设”暑期社会实践团在盐城新四军纪念馆举行了出征仪式,深入了解新四军浴火重生、浴血奋战的光辉历史,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四军纪念馆考察时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学院组建了由83名大学生组成的8支小分队,分赴盐城、淮安、泰州、苏州、常州、无锡、镇江、南通等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暑假期间,盐师马院“追寻红色足迹,赋能大思政课建设”社会实践团走进盐城新四军纪念馆、泰兴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等8个场馆,开展红色场馆研学活动。成员们实地学习,深入大思政课育人基地,跟随讲解员参观红色纪念馆,系统追溯党的光辉历程,深刻领悟党的红色底蕴,进一步增强对红色文化的认同。通过众多抗战实物以及复刻的系列革命斗争场景,实践团成员们重温了烽火岁月,感受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战士们英勇顽强、坚毅不屈的革命精神。实践团成员丁书威表示:“通过实地参观学习,我们能够将课堂所学知识与实际历史故事相结合,更直观地理解新四军革命先烈的奋斗历程和伟大精神,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师范生而言,这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我们有责任将这份红色基因传承下去,为弘扬新四军革命精神贡献青春力量。”  

颜丹晨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一学生,同时也是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志愿讲解员。今年暑期,她共为游客讲解了8场。作为新四军革命历史的讲述者,颜丹晨和同学们努力通过自己的讲述将那段烽火岁月重现于游客眼前,让历史档案变成跃然心间的鲜活画面,让革命文化精神在新时代焕发璀璨光芒。颜丹晨表示,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讲解相结合并不容易,在讲解过程中,有时会遇到游客临时提问,那么自己就要自己先学好历史,狠下功夫,要深入学习每一张展示图片背后的故事,要把新四军故事讲深讲透,让听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大学生实践团的同学们还紧密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优势,进行了一系列的问卷调查和访谈活动。成员们邀请到参观纪念馆的游客以及当地居民进行面对面交流,旨在了解不同社会群体、年龄人群对新四军革命精神及新四军文化的认知程度,形成《新四军红色文化赋能大思政课建设的实践路径研究》调研报告。调研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也与纪念馆工作人员就红色革命基地的发展现状,如何用好生动教材使红色文化成为铸魂育人的精神动力及红色文化如何赋能“大思政课”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在苏州新四军太湖游击队纪念馆的互动体验区,大学生志愿者参与了模拟战斗等互动游戏,在模拟战斗中,他们需要相互协作、制定战略、执行任务,这让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到革命战争时期的艰苦和困难。从聆听历史到触摸历史,从游览历史到体验历史,这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不仅增强了他们的参观体验感、融入感和代入感,也让他们进一步领会了新四军革命精神的深刻内涵。  

“我们坚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这一重要指示精神,让大学生走进红色场馆,打造纪念馆里的思政课。”盐城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李荣庆表示,作为新时代思政教育的探索者与践行者,马克思主义学院持续深化对红色文化的认知与理解,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深厚爱国情怀的新时代青年。

作者:朱蒙玲

审核人:李荣庆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网络科

地址:(新长校区)江苏省盐城市希望大道南路2号

邮编:224007

联系电话:(00)86-515-88233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