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七月,青春奔赴沃野乡间。近日,盐城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紧扣“大思政课”建设目标,组织师生实践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基层社区,在广袤乡土中开展系列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让思政教育扎根现实土壤,在火热实践中焕发活力。
社区有我青春报到
(一)爱心暑托班
动画授安全智慧
“遇到有人在路边摔倒,该怎么办?”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实践团的志愿者们以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切入,通过动画短片展示了小学生“乐乐”的做法:先退到安全区域,再找附近的保安帮忙,还记下了关键信息。短片引发孩子们热烈讨论,“我力气小,可能帮倒忙”“马路上车多,喊大人更安全”的回答,透出朴素的安全意识。
情景练应变能力
在情景模拟环节中,孩子们分组应对“老人摔倒”“同学被刮蹭”等场景:有的跑向“岗亭”找“交警”,有的用玩具电话手表模拟拨打求助电话,还有的在安全区提醒过往车辆。志愿者现场指导,强调“不独自搬动伤者”“不贸然进入危险区域”等要点,将安全原则转化为具体行动步骤。
实践感悟
“原来帮忙也要讲方法!”课后,四年级学生小雨拿着“安全助人指南”说。实践团成员思政243班的樊雯茜感慨:“我们不是教孩子‘扶’或‘不扶’,而是让他们明白,善良需要智慧。”
(二)社区环境治理
清尘换新颜
7月7日上午,实践团成员来到社区后迅速投入到工作中。团队成员对小区道路、绿化带等公共区域的暴露垃圾、枯枝落叶进行了彻底清扫,并对卫生死角进行重点清理,确保小区环境整洁有序。团队成员还逐楼逐层对楼道进行细致湿拖,清除地面污渍、积尘,为居民营造了一个干净、清爽的出入环境。
亮窗去污渍
针对楼道窗户上的灰尘、污渍,团队成员进行了仔细擦拭,让社区公共空间的“眼睛”重新明亮起来。对于暖气包,他们也进行了全面的清洁,去除了表面的灰尘和污垢,让暖气包焕然一新。
实践感悟
实践团成员思政232班的李恺雯表示:“这次社区环境治理的实践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改善社区环境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为社区服务的决心。今后,我会继续参加这样的活动,为建设美好社区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外亭湖人”协助乡村治理调研
联动共治理
学院“走田间地头,启思政新篇”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盐城市亭湖区新兴镇人民政府,与政府工作人员开展专题访谈,围绕“在外亭湖人”参与乡村治理的实践路径展开调研。
调研得知,新兴镇目前共有67名“在外亭湖人”,涵盖教育、工商、医卫等多个领域。当地政府不仅对这一群体进行细致划分、筛选重点对象并发放服务卡,还搭建起常态化联系桥梁,建立动态信息库以畅通联络渠道。此外,当地还借助“在外亭湖人”集中返乡的契机召开企业家恳谈会,促进双向资源互通,鼓励大家积极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
实践感悟
实践团成员思政241班的陶军伟在参与调研后深有感触:“这次实践活动让我们真切看到了政府如何用心用情凝聚‘在外亭湖人’的力量。作为青年学子,我们更应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与家乡发展相结合,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下一步,学院将持续深化暑期社会实践的育人成效,不断创新活动形式、拓宽实践领域,引导更多青年学子在田间地头的思政课堂中厚植家国情怀、提升综合素养,以青春之力回应时代之问,为推动家乡的发展贡献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