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炼青春铸军魂 红色足迹启新程|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新四军纪念馆研学活动

9月30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2025级全体新生前往新四军纪念馆,开展“馆校携手传薪火 校地共建育新人”主题研学活动,为新生上了一堂生动而深刻的“场馆里的思政课”。

活动伊始,纪念馆讲解员在馆前广场为同学们深情讲述了新四军“刘老庄连”八十二壮士为掩护群众转移,与数千日寇血战到底、全部壮烈殉国的英雄事迹。先烈们的赤胆忠心和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深深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位学子。

随后,同学们怀着崇敬之心走进庄严肃穆的新四军纪念馆。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大家依次参观了“民族危亡 铁军诞生”“抗日烽火 军民同心”等主题展厅。一件件革命文物、一幅幅历史照片、一段段影像资料,生动再现了新四军将士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

“看着锈迹斑斑的枪支、缝满补丁的军装,我才深刻懂得了‘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重量。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思政251班的王加慧在参观后动情地说。

学院党总支书记李荣庆表示:“9月30日是烈士纪念日,在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之际,开展此次研学,既是对英烈精神的传承弘扬,更是推动‘崇尚英雄、学习英雄、铭记英雄’融入青年思想的思政浸润与品格塑造。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思政实践,让新生将军训作风与英烈精神有机衔接,转化为刻苦钻研、挺膺担当的坚实力量,真正实现‘军训磨意志,红色铸信仰’的育人目标。”

此次新四军纪念馆研学活动通过实地走访、情景教学等形式,实现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深度融合。未来,学院将持续开展校地共建思政教育活动,着力打破思政教育的传统边界,推动思政教育从抽象“说理”向具体“践行”转变,让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紧密衔接,真正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融入每一次教学实践、每一项育人举措中。

                                      学生感悟

                                    思政252班 朱学蕊 

这次研学最触动我的是一面刻满名字的烈士墙,最小的战士年仅16岁,与此刻的我们年纪相仿。他留下的绝笔信里“愿以吾辈之青春,护我盛世之中华”的字句,让我鼻尖发酸——正是无数革命烈士的挺膺担当,才换来了当下的国泰民安。

                                    思政252班 焦凯欣

纪念馆内,陈毅将军在《梅岭三章》中“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的豪迈诗句,不仅是对革命必胜的信念,更是对党性纯洁性的庄严承诺。这启示我们,新时代青年要常怀“赶考”心态,将纪律意识内化为价值追求,让红色基因在理论深耕中焕发新生。

                                    思政253班 郁蔡铭

走出纪念馆时,风里传来一阵桂花香,我的心里充满了力量。那些为了民族解放而牺牲的先烈们,从来没有离开过——他们在纪念馆的每一件文物里,在盐城的每一寸土地里,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更应该传承这种精神,把对先烈的怀念,变成前进的动力,让“铁军”的旗帜,永远飘扬在我们的心中。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网络科

地址:(新长校区)江苏省盐城市希望大道南路2号

邮编:224007

联系电话:(00)86-515-88233012